在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牵挂中,舌尖上的记忆往往是最鲜活、最直观的。纵是尝遍世间百味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,或许只有家乡的味道最能从味蕾至心灵地打动我们。但若有人客来,我们往往就犯愁了,晋江美食这是我心头好,那也是我所爱,到底带人客吃啥好?
“大美晋江”丛书中,由郑简所编著的《晋江小吃》网罗了晋江各地小吃佳肴,有味道、有文化、有情怀,可说是一份难得的晋江美食攻略。跟随作者的脚步,让我们一起走进晋江这个吃货的天堂。
作
者
名
片
郑简,原名郑君平。,市文联副主席,图书馆馆长,副研究馆员。1990年代后期开始文学创作,作品散见于《美文》《散文百家》《短篇小说》等报刊,入选《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》等选集,著有《时光的细节》《远离戈多》等多部,曾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。
输12
带人客吃啥?小编从书中整理了五个系列来推荐,有既好吃又可以用名字跟人客逗趣的,有乍听平白无奇吃了控制不住自己的,有摆明了坑深得很却诱惑你欲罢不能的,有上演不一样的主食诱惑的,当然这么热的天气推荐一款消暑圣品也是必须的!
“猜猜我是谁”系列
有这么一些小吃,不仅味美,名字也很是得趣,不了解的人光听其名,不免浮想联翩,却也难得其解,用以招待人客倒不失为一桩趣事。
蜂窝
这个“蜂窝”可以放心吃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池店
此“蜂窝”非彼“蜂窝”,伊本尊系牛肚,因外形似蜂窝而得名。
闽南人爱吃牛肉,食之祛寒补虚。
待那醇香的牛肉热乎乎的汤头一入肚,甭提有多带劲,推门而出,打个带有牛肉香的饱嗝,旋即消融于沉沉夜空。
尤其是“蜂窝”,嚼之含筋而不涩,肉嫩而不烂,汤头醇厚,过喉时粘粘稠稠又溜溜滑滑,满嘴生香,入肚后,暖暖的,妥实得紧,教人一时半会儿不想动弹。
拳头拇
还真可以说:吃我一“拳头”!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以深沪最著名,安海等镇也生产
这物什,因其状似拳头拇而得名。
在我看来,美食之所以为美,首要是美其形,味次之。拳头拇二者兼而有之。
拳头拇用料不外乎瘦肉、肥油(猪油)、清粉与蒜头。有的干脆就叫“肉燕”,概是主料都用上猪肉,但外形与肉燕迥异。深沪人笑道,说破了不值钱。
问客,怎么吃好?
答,随便吃,做汤,干吃,都挺好。
当然,若要干吃,蘸点甜辣,或者酱醋什么的,风味更佳。
土豆仁汤
土豆仁汤里没“土豆”依然五星好评!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晋江大部分镇街皆有,尤以深沪、安海闻名
闽南人说的“土豆仁”跟“土豆”可半点儿关系也沾不上,其实说的是花生米。
晋江土豆仁汤,汤面上飘着星星点点的乳白果仁,看似从简,实则匠心独运。鲜花生须经曝晒、手工去壳、挑拣果仁、烧水脱膜等数道工序,方可入钵以中火慢慢炖煮。有的酒店,时兴与芋一块炖,这芋呢,还得切成小方形。
只见碗面上,飘着一小圈一小圈晶莹的油珠儿,果仁呢,则稀稀落落地在汤面上浮浮沉沉,凑近一闻,香气四溢,舀一勺入口,舌头生津,回味无穷。
虎咬草
虎:本王可不是吃素的!草除外……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青阳
作为此系列的压轴,虎咬草可不止能拿来跟外乡人逗逗趣儿,连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晋江人碰上它,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。
为何叫虎咬草?其实,本质上还算咸烧饼,形似“肉夹馍”。从外形看,就是一个圆形空心饼皮,从饼皮侧沿横切一道包馅口,内壁抹上调味层,将花生糕及芫荽(香菜)夹置于调味层。花生糕拱起的圆形饼皮,形似虎头,芫荽夹置其中,恰似虎口中的草。拿着饼一上一下轻轻挤压,恰似虎嘴嚼咬着青草,食客便形象地称之“虎咬草”。
这虎咬草,在我看来,冷食最经典。买回后不急着吃,搁冰箱里凉一会儿,再取出来吃。
“就说大白话”系列
有这么一些小吃,与上述系列反其道而行,他们不在名字上玩“小心机”,简单粗暴自报门户,对这些“耿直”的小吃,小编只想说:Simple is best~
白水猪脚
真的没有比白水更朴素的了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青阳
闽南人将泥地叫土脚,将猪蹄叫猪脚。凡是物,喜拟人,生动传神。那白水猪脚,其实就是水煮猪蹄。
白水猪脚用料简单,猪蹄、粉肠、猪肚与葱花,前三样主料,葱花是点缀。在乳白色的汤汁上,飘着点点葱花,绿白相间煞是勾人胃口。
白灼章鱼
提了“白水”自然少不了好兄弟“白灼”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青阳
童年的记忆里,吃章鱼,只入锅焯几分钟,即捞起醮了酱醋吃,图的是那个鲜。
一只青花瓷碟上,几只章鱼盘蜷成一圈儿,静若安眠。光看那样子,让人不忍下箸,但舌尖已不争气地渗出口水来。
如此精致的美食,原不该大快朵颐,浅尝辄止最合适。
姜母鸭
姜母+鸭=姜母鸭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磁灶
晋江依山傍水,寻常农家,多养鸡鸭,随意放养于房前屋后,鸡鸭肉便常见于餐桌。
姜母鸭既可佐饭,亦可下酒,其肉鲜嫩易嚼而不塞牙,其姜可食且祛寒气,其汁可醮而增食欲,味道鲜香,可谓甘辛具备,食之不腻。从中医学论,有疏肝润肺、养胃健脾、舒筋活血及祛寒化痰之效。
晋江乡间,多会做姜母鸭,地道不地道另当别论,但已是闽南乃至海峡彼岸的台湾的家常菜,倒是不争的事实。红白喜事、秋冬进补、年节聚餐,甚至家常用餐,多喜食之。
“爱我,你怕了吗”系列
有这么一些小吃,格外任性,净把诸如“糖”“甜”“油”等令当下众多将“减肥”挂嘴上的女士们望而却步的标签往自个儿身上贴,看着人客在畅享美食与控制热量间纠结,可不有趣?
糖芋
看着就觉得甜~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深沪
炸芋条,蒸芋块,煎芋饼,或做芋圆等,皆是芋寻常所见的吃法。
深沪人吃芋,却另辟蹊径。闽南人常说,深沪女子出阁前,得学会煮羹路做糖芋。羹路指的是牛肉羹、马鲛羹等羹类小吃,而糖芋也叫甜芋,以糖与芋为食材,同锅烹饪,食之香甜而得名。
这糖芋,煮的时候费时,考验厨师的性子;食的时候费劲,考验的则是食客的心性。偏偏得趁热吃,味道才好。这就惹得性急的食客举箸踌躇。
猪油粕
又多脂又上火,但是人家好吃啊!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龙湖
猪油粕是物质匮乏时代,上帝赐予闽南人家的美味。
据说,猪油粕由旧时一个屠户所创,伊将卖剩的肉油炸了放着,不想,这无心之举却做出人间美味来。
衙口猪油粕吃起来生脆,食毕,伸舌绕齿的,大概是不舍那咸香,非得以舌过一遍。
仲夏,黄昏里,榕树下,邀三两好友,沽七八两小白酒,掰块猪油粕,细嚼慢咽,再剥几颗衙口花生,把酒话“虎卵”,惬意若神仙。
甜油䬾
又是“甜”又是“油”这是要上天啊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青阳
晋江有一样甜点,无华丽的名字,长相也粗陋,却让人难以抗拒。它的名字很村,就叫猪油䬾,改良后叫甜油䬾。
甜油嗲进入晋江早餐食谱不算早,大概是1980年代初。当年,老青阳人庄永固继承了其父庄永定所创的小吃“虎咬草”后,在一次烹煮中偶然创制出猪油嗲。自此,不仅为当地食客所吹捧,还荣登婚庆贺寿等场合,比西式糕点更招摇。
“主食的诱惑”系列
有这么一些小吃,说是小吃,但我们往往食用一碗就是一餐,连着它们的“官配”一起下肚,那是何等的餍足。
面线糊
面线糊+油条,幸福其实很简单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晋江镇街皆有,以青阳、深沪、安海为佳
喝的是糊,吃的是配料。晋江人都懂面线糊,就像懂得说闽南话。
面线因柔韧绵长不易断,闽南人常以之喻平安长寿。逢生日或是送行,当地人会煮面线糊吃,心里仿佛就妥贴了许多。
吃面线糊配油条或菜粿。滋滋溜溜,香香脆脆,似从简实丰盛,这是闽南式的早餐。
肉粽
听说肉粽和甜辣酱更配哦~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晋江镇街皆有,其中以深沪、梅岭风味独特
晋江人会唱《烧肉粽》,也爱吃烧肉粽。每逢端午,当地人要做肉粽,供奉神明祖先。肉粽,晋江传统的风味小吃。
闽南话里,“烧”有“烫”“热”之意。烧肉粽,说的是刚出锅的肉粽,还冒着热气。做法有两种,先说简单的,将糯米和馅料一块包裹捆扎成四角锥形,入大锅蒸熟。这样做出来的粽,口感绵长细密,唇齿间有浓浓粽香。
“夏季最佳伴侣”系列
还有这样一些小吃,炎炎夏日,为我们消暑下火,吃上一口,便身心清凉。这些闽南古早味比之冰淇淋,要温润许多,健康许多。
石花糕
感谢第一个吃石花糕的人!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深沪、东石一带
石花糕俗称青草糕,由海生植物海石花提炼而成,盛夏食之,最是清凉止渴。
享用石花糕,要鲜的,隔天的,就寡味了。当然,顶好是切成丝条,调上蜂蜜,以汤勺一小口一小口,慢慢舀着吃。那滑溜溜的质地,那冰凉凉的口感,直教大人小孩都难以拒绝。特别是劳顿干渴时,吃上一小碗,其味绵长而解馋。
炎炎夏日,在深沪街头,随便拦住一个小孩问,爱吃石花糕吗?爱呀!听着那拖着悠长腔调的童音,就明白这石花糕在小孩儿心里的位置了。
土笋冻
这是我唯一敢吃的虫子
主产地及流传区域:东石,安海最著名
客问,这是什么?
答,长在海里的虫子。
客举匙,迟疑片刻,放下,又举起。
这个让客踌蹰的东西,就是土笋冻。在众多晋江小吃里,土笋冻恐怕名气最大。人客来晋江,首先尝到的就是土笋冻。
晋江土笋冻如今已登堂入室,成为婚庆喜事正儿八经的佳肴,滋润着南来北往的客。
一只小小的星虫,居然掀起美食风暴,确实罕见,甚至还被比作“海滩香肠”。有一首闽南语歌曲,歌名就叫《哇,土笋冻》。
又是个饕餮的周末啊
你们想好吃些啥了吗?
或者你们还有其他美食推荐的
也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哦╮(╯▽╰)╭
稿源 | 《大美晋江·晋江小吃》
撰文 | 郑简 陈旖旎
图片 | 《大美晋江·晋江小吃》 网络
编辑 | 陈旖旎
你可能感兴趣:
➳
➳ 便民服务更出彩,
走过路过留个赞,告诉小编你来过~~点赞是喜爱,转发是真爱٩(๑❛ᴗ❛๑)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