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吃货”天堂
威县特产:三白西瓜、威县火烧、拐磨、饼卷肉、小磨香油、百名粥 等。
1.小磨香油
小磨香油又称芝麻油、胡麻油、脂麻油,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食用油之一,广泛用于佐餐调味和特色食品加工。威县有着悠久的小磨香油制作历史,经代代传承,不断改进,如今已形成完善而精湛的工艺,生产出的香油因具备晶莹剔透、芳香浓郁、气味纯正、绿色健康、历久弥新等特点而美名远播、备受推崇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长食麻油,有润燥、解毒、止痛、消肿之功效。现代科学研究表明,芝麻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足可媲美“深海鱼油”,可谓油中精品。
2.威县粉皮
威县粉皮是用红薯淀粉、绿豆淀粉等为主要原料,经纯手工制作而成的特色传统食品。色泽银白光洁,略呈透明,具有弹韧筋道、口感爽滑、厚实耐煮等特点,深受县内外广大群众青睐。掌上威县公众号:m130533
3.老粗布
老粗布又称土布、粗布,威县老粗布纺织可追朔到元末明初,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。通过口授家传或农民相互借鉴,其纺织工艺曾广为普及,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近年来,威县以“公司+农户”形式,不断推进全县老粗布纺织业健康发展,土布纺织技艺焕发生机。目前,威县有纺织作坊20余家,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,产品销往北京、南京等大中城市,并出口意大利等国家,已成为威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。
4.威县火烧
威县火烧是源于威县的一种特色的面食,其前身为“胡饼”,就是现在的烧饼。早在唐朝就有记载,“胡饼为胡食,自西域传入。”由此可知,胡饼是伴随着西域客商,沿“丝绸之路”传至山西,至明永乐年间,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,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吊炉打胡饼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。
勤劳智慧的威县人独出心裁,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工艺,以威县的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,佐以细盐、花椒粉,用吊炉烘烤,创制了风味独特的“火烧”。和面、抻条、成型、烘烤,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。制成后,形似牛舌,故又名“牛舌火烧”。望之色泽焦黄、外酥内软、层次分明,食之咸甜可口,风味独特。至清朝中叶,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、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。清代文人笔记中曾记载:“洺阳有吊炉火烧,状如牛舌,其味类饼而酥,临清徽商喜食之,谓之‘洺阳一绝’。”改革开放后,随着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和生活需求的改变,威县火烧又推出油酥火烧、糖火烧、馅火烧等众多新品种,成为威县人民招待宾朋的首选主食。现在,威县人民已把“火烧”生意做到了西安、郑州、济南、石家庄等地,深爱各地消费者喜爱。
5.三白西瓜
三白西瓜是威县传统特产。据史载,三白西瓜自唐五代以来就有栽培,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,它以皮如玉、瓤如脂,籽如珠而冠名“三白”。另据民间传说,此瓜种为王母娘娘所授,其传统种植村早在明代就建有王母娘娘庙,并取名“王母”村,近年则改称“王目”村。目前,三白西瓜在外地已不见种植,独威县传承至今,加之优越的气侯环境与独特的土壤条件,遂成为当地一大特产,明清时期曾定为贡品。
威县三白西瓜品质优良,别俱风味。古医书记载,三白瓜瓤亦称“白虎汤”,能除暑热,治血痢,解酒毒,治口疮;其皮曰“翠衣”,亦有生津解烦之奇效;其籽甘寒,清肺润肠,补中宜人,主治肠痛。据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鉴定,此品种不仅具有一般西瓜的清爽、多汁、体大、耐贮等品质,而且富含氨基酸,具有一般瓜类所没有的防癌、抗癌、抗衰老之功能,专家称之为罕见的保健、药用佳品。
耐贮藏是三白西瓜一大突出特点。该品种皮厚瓤硬,汁液丰富,耐贮藏、耐运输。当地一般用沙土堆囤,贮藏期可达3-5个月,最长可贮存到第二年的清明,而且贮藏后的三白西瓜鲜嫩可口,带有玫瑰香味,不仅风味独特,同时还具有止痢、止泻、润肺之功能。
三白西瓜主要分布在威县第什营乡张王目、成志庄及方营乡的徐固寨、第三口一带。当地瓜农采用传统种植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方法,既保证了三白西瓜的品质,又实现了丰产。当地一般亩产2500公斤至3000公斤,高者可达5000公斤。一般单瓜重7公斤至10公斤,有的可达20公斤。三白西瓜自七月上市,丹桂中秋,长幼相聚,品瓜赏月,其乐无比。若以瓜汁佐以白糖、蜂蜜,饮之则清凉甘美,消烦润肠,如醍醐灌顶,甘露洒心。每当瓜熟季节,三白西瓜必成为当地人招待亲友、馈赠宾朋的首选。近年来,三白西瓜注册了自己的品牌,被农业部评审为国家“地理标志产品”,并进入北京、天津等大型水果市场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
6.饼卷肉
饼卷肉是威县特色名小吃之一,以面粉、牛肉和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,遵循祖传配方和特殊工艺精制而成。牛肉选用本地优质黄牛,从牛肉的泡制时间到炖制的火候大小,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,成品肉质酥烂、色佳味美。面饼的烙制也秉承古法,从面粉的选择到用水的温度、和面的力道再到醒面的时间也均有严格限制。面饼烙成后,薄如纸张,色泽爽净。二者绝技合成,浑然一体,饼借肉香,肉借饼味,绵软非凡,少长咸宜,使人过齿不忘。同时,由于其物美价廉、营养丰富、经济实惠,人送美誉“中国老百姓的肯德基”、“河北第一饼”,并被河北省烹饪协会授予“河北名吃”称号。随着群众需求的多样化,威县饼卷肉已发展出牛肉土豆丝饼卷、土豆饼卷、豆芽饼卷、驴肉饼卷、剔骨肉饼卷、猪头肉饼卷等多个品种。就餐时若佐以威县特色粥品——拐磨,则更加令人回味无穷。掌上威县微信号:m130533
7.水洗棉油
棉籽油是从棉籽中提取的植物油,俗称清棉油,作为我国传统四大食用植物油之一,是一种安全、营养的食用植物油,被称为“天然的氢化油”。每一克棉籽油提供的能量相当于两克蛋白质或糖类提供的能量。过去以土法榨取的棉籽油,称“棉油”、“黑棉油”、“老棉油”,因含有较多的游离脂肪、棉酚等有害物质及杂质,颜色发黑,不宜食用。近年来,威县元亨油脂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,经精湛严密的高温水洗工艺,去除了原油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,并充分保留了棉籽油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特性,形成了营养高质的精制水洗棉油,芳香浓郁,口感润滑,富含维生素E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A、亚油酸、花生四烯酸、甾醇和角鲨烯等多种功能性成分,长期食用,能够有效维护人体健康。
8.百名粥
百名粥是以绿色农场当年生产的优质花生、豆类、芝麻等为主要原料,结合多种民间养生秘方和皇家养生秘方,按照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,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粉状粥品。本品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、卵磷脂、蛋白质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,食用方便,营养丰富,具有保健、强身、养颜之功效。
9.威县熏菜
威县熏菜选用上等五花肉,按比例加入鲜鸡蛋、绿豆淀粉、姜丝、食用盐和小磨香油等,制成肉糜,并灌入肠衣。之后,放进配有八角、花椒、肉蔻、桂皮、白芷等二十几味中草药的秘制老汤中煮制。最后,在肠衣外抹以香油,再置于果木火上熏制而成。成品色泽枣红明亮,风味独特,香而不腻,深受群众欢迎。
10.拐磨
拐磨是威县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。精选优质黄豆、小米、花生,经一晚泡制后,用传统小石磨手工推磨成浆,并配以新鲜蔬菜熬制而成,口感极好,营养丰富,早、中、晚餐均可食用。
11.素合子
素合子是威县特色面食之一。用韭菜、鸡蛋、粉条、香菇、香干、面筋、虾皮佐以小磨香油、特制酱油、香料等精心调拌成馅料,以优质面粉、水、食用油等和成面团,经发面、搓条、放剂后,擀成圆形面皮,包入馅料,用手指将边缘捏出花褶,最后下入热油中,煎制而成。成品色泽金黄,口感香脆,味道鲜美。掌上威县微信号:m130533